第一一二章 太极殿君臣议状元(中)(2/4)

作品:《耕唐

量?”

还没等李世民说话,魏征便接了温彦博的话说了起来,看来在对外政策上,他跟温彦博有不同观点。

魏征说话时,李世民脸上一直带着微笑,在东*突厥内乱起时,他就起了心思,要说忍一时为豪杰,忍一世那就是窝囊了,去年那场奇耻大辱他又怎能那么快遗忘?半年前刚闻东*突厥内乱之时,他便在一旁静静的看着,顺便令边将出轻骑滋扰梁师都,为拔掉这颗横在大唐和东*突厥之间的钉子作着准备,而这一切行动最终的目的,就是在等一个时机的到来,只等那叔侄可汗掐架掐到最关键之时,就是大唐兵锋直指塞北之日。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咳了一声,对温彦博和魏征的意见不置可否,只是望向李靖,问道:“药师,你的意见呢?”

“虽然现在论及吐谷浑、高句丽等国还早,不过归唐的眼界,老夫还是很赞赏的,他也没建议马上就要起兵,这里面还有个时机的问题,时机到了,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机不到,一切都只是纸上空谈,大临(温彦博字),既然是方略策,立意自然要高远,毕竟我们都是一直鼓励考生们畅所欲言的!”李靖呵呵笑道。

他特意点出大家此时不是正正经经的坐在政事堂里面议论国事,这只是一份刚从考场中拿出的方略策而已,委婉的指出温彦博的反应有点大了。

温彦博听了李靖的话,见他只说现在谈论吐谷浑、高句丽过早,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想必他也是支持对东*突厥持观战态度的,并不反对将来某个时候大唐直接发兵参与其中,而魏征刚才又是明言赞赏这篇《论胡》里的观点的,至于杜如晦,虽然没有发话,可谁都知道胡戈是他引荐给朝廷的,再看看李世民有些暧昧的态度,他叹了口气,道:“老夫只是希望陛下和诸公爱惜民力,不可轻起战端,若是陷入塞外之争,不知何日何时方能解脱!常言道,未言胜先论败,诸位,我大唐立国未久,败得起吗?”

“大临,你的一片苦心我等都是知道的,可就算我们安坐在家,诸胡就会安分守己吗?只怕这东*突厥内乱过后,叔侄俩不管谁最后得胜,下一步只怕都会犯我边境,我等身为执宰主持国政,若谋无长略,只会见招拆招,最后把难题都留给我们子孙辈,后人是会指着我们脊梁骨痛斥的!”

杜如晦一说完,房玄龄和王珪也都发了言,大意都是同意杜如晦的看法,房玄龄是宰相集团中排名第一的人物,发言时不忘打了下圆场。只是没想到胡戈一篇方略策,倒引发了六位执宰关于对外政策的一次大讨论。

见房玄龄打了圆场,李世民也道:“大临公忠体国朕也是知道的,就如药师所言,今日并非商议国政,只是请诸位过来阅阅本次科考中考生的方略策!大家还有什么看法,都请畅所欲言吧!”

“我说两句吧!”

房玄龄懂了李世民的意思,刚才他就准备就手上胡戈这篇《论商》说说意见的,却让与了温彦博先讲,此时正好顺着皇帝话中之意把话题岔开,道:“归唐这篇《论商》给老夫启发很大啊,他提出效仿汉朝,重开西域商路,他还给这条路起了个名字,叫做“丝绸之路”,呵呵,很是形象啊!”

房玄龄话音一落,王珪接口道:“这一篇我也看过,他说我国内黄金和铜钱总量上来说,虽然不少,但是和我国丰富的物产相比,却又远远不足,所以市场上只好用布帛代替了部分钱币的作用,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他便提出用我们的货物远卖西域,又或者更西的地方,换来他国的黄金和铜,以使我国内流通的钱币和物产平衡,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商业发展,还能够带动人民就业,他还举例说明,我们的瓷器、丝绸、纸张、茶叶等货物在西域是很受欢迎的,只要贸易繁荣了,我国内可以有专门的商贾从事对外贸易,生产这些供出口的产品需要大量的人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耕唐 最新章节第一一二章 太极殿君臣议状元(中),网址:https://www.bqg25.org/136089/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