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章 太极殿君臣议状元(下)(3/4)

作品:《耕唐

不了他身为统治者的视野与观点,胡戈彷徨无计,只有用这种曲线救国的论调来提出这些论点,以图能隐隐实现自己心中最终的目标,开启民智!

尽管他写此策时在考铺内徘徊许久,却最终还是回身坐下,一字一泪的写出了这么违心的话语。

一定要让他们读书,让他们习字,然后思索人生的意义,如果他们觉得这个社会不公平了,他们自然而然便会去追求公平,创造公平,维护公平。

种下希望的种子,公平就不会消失,因为它本身是那么的值得人们去追求。

……

“归唐后来还在方略策里面算了一笔细账,我大唐百户以上村庄不到两万座,就按两万座算,需要请教习两万名,若由朝廷出钱雇请,按一位一年二十贯铜钱的薪金,薪米由各地官府酌情考量,从所收的实物税赋里面扣除,这样一年下来户部的总投入是四十万贯文,加上初期一次性的房舍投入,总共需要二百万贯文不到,而今后每年,可以固定在四十万贯文的投入上,诸位想想,百姓无须交钱便可送自己孩子上学听讲,即使强如远汉,他们都未能做到啊!这件举措的影响,在我华夏历史上,完全是史无前例的!”这时房玄龄介绍道。

“农夫耕百亩之田,而其子受教诗书,这不正是孔子说的盛世景象吗?老臣认为朝廷的支出就应该为万民百姓造福,这种用钱的法门老臣无异议,只请圣上早日施行!”王珪起身,对李世民行了一大礼。

“叔玠可真是个直性人呐,且请坐,听听其他几位爱卿是怎么想的!”李世民呵呵一笑,走出御案将王珪扶起。

见状,杜如晦笑道:“归唐提出的雇请两万名教书先生,却也是解了大急,自从隋炀帝无道,天下大乱,盗贼风起,多少豪门士家覆灭在那乱世之中,这些书香门第里出来的大家子,突遇家道中落,谁不是无枝可依,好容易捱到了我大唐一统寰宇,后来朝廷虽然给他们分了田划了地,可是他们哪里习得农事,归唐这一建议,正好把他们从田地里解救出来了!这却不是一件大好事?”

“我闻程将军向陛下推荐过一名良材马周,他不就是这个情况吗?想其出生之后深受书香熏陶,后来因为战乱导致家产尽莫,家人失散!诸位,一个马周被程将军推荐于陛下跟前,多少个马周此时仍流落乡间,唉,这真是我辈读书人的悲哀啊,常言道,人尽其用,物尽其材,归唐这个建议,功德无量啊,老臣也是发自内心的支持!”这时温彦博也起身附议,十分支持道。

房玄龄心中也是赞成此策的,他此时以明了杜如晦的态度,便用询问的眼神分别和李靖以及魏征交流了一下,两人会意,都是起身表示支持此策,最后房玄龄才站起,向李世民表了态。

李世民看上去很是高兴的样子,对众臣道:“此事在此算议过了,就不上政事堂再议了,明天朕就下旨叫户部拨款,让国子监照此执行吧!”

众臣闻言都道,“陛下圣明!”

李世民呵呵一笑,把手一挥,道:“现在议最后一项,归唐提出以后但凡民间生女,其父免力役三年,生两女,免力役五年,生三女,免力役十年并给羊一头!诸位爱卿怎么看?”此时御书房内的气氛已经不似在赏读一名考生的方略策了,大家说着说着,便仿佛置身于政事堂而不自知。

几位执宰中,一直没有说话的魏征这时道:“《韩非子》《六反》里有言: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陛下,诸公,此实乃千百年来之陋习,法令不止,唯有以利诱之,归唐这建议好,臣赞同施行!”

李世民点点头,道:“都是因为百姓孤苦啊,虎毒尚且不食子,何况人乎?归唐总结得好,他在策论里说,自古风俗里,每生一个儿子,对于一家农户来说,便是增加了一名劳动力,而生了一个女儿,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耕唐 最新章节第一一三章 太极殿君臣议状元(下),网址:https://www.bqg25.org/136089/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