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糊涂知府(1/2)

作品:《混迹在新明朝

在大明朝,考过府试以后,地位就与普通读书人大大不同了。

虽说多数时候,秀才以下的应考学子,统一冠以生童之称。但在官方认定来看,童生指得乃是过了府试的读书人,有别于未过府试者。

所以严格说来,过府试前当称为学童,过府试后则为童生,过道试后入官学读书,才能成为三等生员之一。

而且,不光是在生前,秀才和童生死后也有特殊荣誉……真可谓是赢得了生前身后之名。

童生便是预备秀才的意思。

假设有这么一个人,毕生只取得了秀才功名,那么死后在其墓碑上,将会刻上‘皇明登仕郎’字样。而若是他努力一生,却一直考不过院试,得不到秀才功名,那么其墓碑上也可以刻‘待赠登仕郎’等字样。

闲话不提,一众新晋童生来到府衙,拜见韩知府后,本科府试便算是完美落幕了。尽管在放榜之时,生了一点点小意外……

在张彦看来,这完全就是韩知府一手造成的结果。

以他的才名,只要事前做好准备,得个府试案首,断不至于引发考生闹衙事件。所以他对韩知府这位猪队友,心中多少有些意见。

虽说今日之后,一切都将成为定局,可若放任外头流言满天飞,终究不是什么好事。万一被有心人抓住机会,策划一番,搞不好还会生出许多麻烦。

这并非杞人忧天,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张彦从未忘记,暗中正有一双不太安分的眼睛在紧盯着他,来自龛山张氏。

因而他有意慢走了几步,待一众童生离去后,便返身来到韩知府身前。不待对方询问,已然拱手说道:“小生还有话要讲……今科落第学子,对府试榜单多有议论,言其不公者大有人在。私以为,老大人应当适当加以释疑,或出面安抚一番,方能不出乱子。”

张彦本是一番好心,且在言语之中,自觉也未有过分之处。

却不料韩知府听了这话,脸色一沉道:“哦?你这小童倒是有趣,莫不是还打算教本官如何治政?”

这话就比较诛心了,张彦听得满头大汉:“岂敢?小生今日所言,全是发于肺腑,若有冒犯之处,还望恩府海涵……”

见其姿态压得极低,韩知府这才缓和了脸色,心里甚至为此感到一阵暗爽。

毕竟,张狂生名气在外,便是连文坛大儒都不怎么放在眼里。甚至还有传言说,他曾对亚圣直呼过‘孟子’,当真是狂得没边了。

而今,他在自己面前能放低姿态,已是殊为不易了,何况他还用上了‘恩府’这样的称呼……若是张彦知道他的这种想法,搞不好要暗骂一句‘贱骨头’!

人呐,你平时就不能对他太好,不然他们养成了习惯后,总会视之为理所当然。

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

古之大贤做了一千件好事,却因被人挖出了一点生活上的小毛病,进而大肆攻击,将其推下神坛。反观一些千古罪人,却只因有人发掘出其一个小小优点,就被彻底洗白……

同类事情,他在后世不知见证了多少回。

落马的贪官都有人替其鸣冤叫屈,古时公认的清官,却总有人借着各种野史,对其肆意唾骂……

说回正题,张彦有此提议,关乎己身利益的同时,也算是为韩知府着想,毕竟他们现在处于同一战线。

国朝素来重视科考,若是府试闹出大乱子,他这主考官也讨不了好。

事实上,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问题。却只因韩知府行事不够妥当,便酿成闹衙风波,这也算是自食恶果了。

也不知是否巧合,今科萧山人才辈出,如同进入了井喷阶段一般,除张彦这拼命炒出来的有名生童外,还有不少像李文翰、王承望这样小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混迹在新明朝 最新章节第147章 糊涂知府,网址:https://www.bqg25.org/201265/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