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3:三国演义中的真相(4/6)

作品:《大鸿儒

6、玉泉显圣、追命吕蒙:玉泉显圣改编自唐代玉泉寺建寺故事,且吕蒙是病死。

97、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

98、关平:关羽长子,不是义子,随羽临军,三国志里只出现两次名字。

99、关兴:弱冠(近二十岁)就因才高任侍中、中监军,于夷陵之战后数年死去。

100、张苞:虽称早夭,但有留下子嗣张遵。

101、潘璋之死: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砍杀冯习等人,死于234年。

102、白帝托孤:刘备临终是托孤与诸葛亮和李严二人,但仍有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主要情况雷同。

103、八阵图:八阵图是诸葛亮所作的兵法图阵,所谓八阵是为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及蛇蟠阵,每个阵形都由三十二队士兵所组成。晋朝干宝的《晋记》以及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亦有记载。但不是神怪石阵、迷宫。

104、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七擒孟获。但《汉晋春秋》及《华阳国志》中有说过“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而鄂焕、祝融、孟优、木鹿大王等都是小说所创作。

105、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而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出祁山,且被曹真所阻。

106、《后出师表》:多认为是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

107、司马懿与诸葛亮:诸葛亮头三次北伐时,魏军并非司马懿统领而是曹真。

108、空城计:街亭战败后,魏军并未对蜀军进行追击。诸葛亮只是曾把西县的民众与粮草迁移而已。且当时魏军主将也非司马懿。《三国志》上并没有空城计的记载,只出现于野史中。

109、气死曹真:曹真病死于洛阳。

110、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

111、诸葛亮用兵:诸葛亮用兵善于治军,不善奇谋,政绩才是最耀眼的。

112、火烧上方谷:诸葛亮大破魏军于卤城,司马懿仅以身还保营。《三国志》未提用何种战法大破魏军。陕西乡野传说与演义无大异;上方谷,一说葫芦谷,疑为卤城的浑称

113、七星灯续命:虚构剧情。

114、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并非诸葛亮遗计,《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

两军相近时,蜀汉将军姜维和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做势佯攻,司马懿不敢逼近,只好退兵,蜀军入谷然后发丧。当时在蜀中就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

115、魏延反叛,被马岱诛杀:魏延与杨仪不和,相争失败、兵败被杀。

116、地理大搬家:把太白山移到祁山的旁边,把陈仓移到街亭的南方,甚至把祁山移到褒斜道北面的斜谷旁,或是移到五丈原附近。

117、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

《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鸿儒 最新章节993:三国演义中的真相,网址:https://www.bqg25.org/231807/1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