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章 太极殿君臣议状元(上)(3/4)
作品:《耕唐》展,等到唐初这黄金几十年一过,后来大唐将士战死异乡,家人得到这种噩耗竟然只能通过私人渠道,官府对此松懈不理已成常事。还有后来皇帝、权臣大修土木,因为差人手,他们便把在长安服役的府兵当做徭役,毫不体恤。
另外,唐时士兵都出自殷实之家(天下之民按财富分九等,后三等是不能参军的),出来当兵身上多少有些私蓄,有些长官就故意让他们做繁重的体力活,又不让他们吃好睡好,只等着磨死了这些士卒好侵占他们所携的私产,这在边关很是常见,有“诗鬼”之称的著名诗人李贺曾作诗道:“借问筑城吏,去关几千里?唯愁裹尸归,不惜倒戈死!”就是说的这些御守边关的军人们那种痛苦的心境。
既然都把士卒逼得都“不惜倒戈死”了,所以后来到了服役期的青年自然而然的开始纷纷躲避兵役,越到后来情况就越严重,那这时朝廷怎么办呢?出钱!买异族当兵!再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胡人中的安禄山史思明成了气候,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盛极而衰。
胡戈不知道自己提出这些超前的,针对府兵制颓败的解决方法,对历史的走势有没有影响,可是他不能无动于衷,既然他现在已经参与进来,他就要尽自己的全力去做,至于结果如何,跟他尽不尽力没有必然的联系,哪怕结果如昔,他也要倾尽全力。
只因为,这片土地养育了他,这是他的国家。
所以他向李世民提出要培养基层士兵的荣誉感,正因为荣誉感的养成不光光在于百姓对军人的看法,也跟朝廷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一名士兵坚城苦战,功为第一,朝廷授予他勋爵飞骑尉,等他退役回乡,却被县里的小吏呼来喝去,开口牛上尉你今天该服力役,闭口马少校你明天来听差唤,这就是**裸的侮辱了,这种耻辱感直比毫无勋名在身的百姓还来得强烈!
这时谁还把当兵卫国看成是一件很高尚的事情?
等后来唐朝兵制一败坏,藩镇竞相割据,军阀混战不停,累得***的宋朝一直还他的债,防贼似地防起武人来,从此华夏重文抑武,颇为压抑。
“如此看来,药师是没有什么意见了?”李世民笑道,又望了旁边一直静坐不语的魏征一眼,只见他脸上淡如静水,显然也是不准备提反对意见了。
“老臣无异议,只盼这些建议能够早日细化,交由兵部实施!”李靖从容答道,方才脸上激动的神色已渐渐归于平静。
“嗯,等下待其他几位执宰过来,再让他们看看,如无异议,就交予兵部吧!”李世民点点头,他本身也是习兵的老手,心中早有定意,这篇《兵论》他主要是想听听李靖这位更精习兵事的老将的意思,此时见他也毫无异议,心中愈是有了底,只是出于尊重,他才决定等其他几人来后再定。
不知其他几位宰相被什么事情拖住了,君臣三人等了半天还没见他们过来,这时议完兵事的李世民心情大好,开起了玩笑:“这归唐也是,开头说什么文武并重,谁不知我大唐就是以武兴国,弄得朕开始还以为又是一篇空谈今古的骈俪文!”不知道为什么,李世民总喜欢拿胡戈说笑。也许此时朝中重臣多已老迈,刚过而立之年的他,也只有在小他六岁的胡戈身上,才找得到那份同龄人的气息吧。
这时,一直闭目养神的魏征睁开眼睛,对李世民道:“今天午时,有一少女来尚书省都堂给归唐送饭,听来人相报,像是刘府的三小姐,怕是今天归唐提前交卷,多半为了去会佳人吧,不过老夫做了恶人,把他留在了考铺,呵呵!”
魏征话一落,李世民和李靖都笑了起来,只是李世民略感诧异的看了看魏征,发现自己倒映在这位千古明镜中的影像,终于头一回,里外都露着笑。
“竟是何事如此开心,倒叫陛下和两位大人如此展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耕唐 最新章节第一一一章 太极殿君臣议状元(上),网址:https://www.bqg25.org/136089/112.html